前往首页

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

专注于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企业考察/研学旅行

热门搜索

太行精神

简介about

更多>>
太行精神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抗战中,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依托有利地形,特别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侵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

精神解读spirit

更多>>

八路军的建置及发展壮大

千里太行贯神州,苍海碧波一巨龙。人们常用此来形容太行山战略地位的重要。早在1937年9月,毛主席高瞻远瞩,精心运筹,指示八路军和华北党组织首先在山西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以五台山、恒山、吕梁山、太行山为依托,创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敌后根据地,依托这4个战略支点,伸展四臂,向外扩大,囊括华北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策应中原地区,使山西成为我党我军在华北乃至全国实行持久抗战的战略支撑点。按照这一战略决策,八路军115、120、129三个师挺进山西,扎根于太行山,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前者是华北敌后第一个根据地,后者是敌后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八路军与太行精神

以巍巍太行为依托的晋冀鲁豫边区是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创建倾注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凝聚了八路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百折不饶、浴血奋战、不怕困难、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因此,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集中展现。在八年抗战中,抗日军民战胜困难的气概惊天动地、奋斗业绩彪炳千秋,他们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浇铸的太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太行山高 可以呼远——太行精神的理论特质和时代价值

1938年2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挺进敌后,建立太行抗日民主根据地。此后八年,太行地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太行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中华民族解放立下丰功伟绩。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精神。

太行精神的理论特质,首先体现在超越历史的先进性

先进性就是时代性,时代性是对先进性的本质规定。一种精神是否是先进,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太行精神产生发展于血与火的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新的升华,在改革开放年代得到新的发扬,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写照。

太行精神,不是历史背影里一尊沉默的塑像,而是时代沃野中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

“太行山高,可以呼远”,1939年,薄一波同志登临太行,感慨于太行军民浴血奋战的动人实践,写下如此豪迈的诗句。太行精神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这一精神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随着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精神长河。距离源头愈远,愈能够显示其宽广和激越。如今,当我们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回眸历史,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太行精神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和永恒价值。

弘扬太行精神,不是留存在记忆中供人瞻仰,而是铸就一条坚韧的民族血脉,为前行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和培育太行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最近,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我市视察调研时指出,太行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发扬“太行精神”的现实意义,核心是三句话,就是“不畏艰难、英勇奋斗、敢于胜利”,实际上讲的是信心和勇气。要继续弘扬太行精神,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推进跨越发展。

大事记Memorabilia

更多>>

培训课程course

更多>>

时政新闻news

更多>>

现场教学点teach

更多>>

领导人关怀ca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