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首页

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

专注于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企业考察/研学旅行

热门搜索

大事记

毛泽东五回韶山—四回韶山别梦依稀故园情

2019-04-04 浏览量:3780发布者:韶山网

三十二年离愁别绪,三十二年故土情思。自1927年毛泽东离开韶山,从此,关山远隔,战事频仍,音讯难继。期间,一有机会毛泽东便打听家乡的事情,同亲朋故旧取得联系,全国解放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多次专程进京看望毛泽东,邀请他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直到1959年6月25日,他才抽出余暇,投入了故乡的怀抱。

领袖还乡,没有煊赫的车马仪仗,有的只是游子的诚朴和童心旧情……

6月25日下午,三辆小车从长沙出发,经-过古城湘潭,直奔韶山驶来。临行前,毛泽东对负责安全工作的罗瑞卿约法三章:一、不要派干部去韶山,特别是不要派公安人员去;二、在行动上给予自由;三、到了韶山要让我广泛接见群众。

一路上,毛泽东的心情极不平静。当他乘坐的小车一进入银田寺,他便让司机放慢了车速。车窗外,已开始黄熟的稻子在夏风里荡起千重浪万顷波,人们在田垅中平和而快乐地劳作,这一幕醉人的景象,勾起了伟人心中多少回忆,多少感慨?

下午5时40分,小车驶进韶山冲,在韶山招待所(今韶山宾馆故园一号楼)前缓缓停下。毛泽东走下汽车,神采奕奕,慈祥的脸上笑容可掬,和在此迎候的当地党政军负责同志一一握手,并用浓郁的乡音说:“乡亲们好!”

一进寓所,毛泽东便诙谐地对韶山招待所党支部书记毛伟昂说:“你去帮我把山神请来!”毛伟昂知道主席是想见韶山公社的书记,立即去通知。公社书记毛继生闻讯后,飞速赶到毛泽东住处,激动地握着主席的手说:“1954年我代表家乡人民去北京看望您的时候,您说想回韶山看看,乡亲们日盼夜盼,如今您真的回来了!”

毛泽东拉着他的手在沙发上坐下,马上询问起家乡的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以及少年时代的老师、同学、亲友等情况,还对毛继生说:“离开韶山几十年哒,这次回来,要同乡亲们会一会面,打一打讲,吃餐便饭。”他一边说,一边扳着指头排数要请哪些人,其中包括老共产党员、老农协会员和赤卫队员、烈士家属以及老表、堂兄弟等。他最后吩咐说:“明天晚上请他们来吃饭。”

当天夜里,这位阔别家乡32年后归来的游子,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晚上,主席几乎没有睡觉,开始与湘潭、韶山的干部谈粮食生产、水利情况,接着又和警卫员杨明聊天,谈家常,最后还批阅文件直至深夜。

次日拂晓,当韶山冲茂密的林子还在静谧中沉睡,毛泽东便悄悄地起来,独自朝父母安眠的地方——土地冲楠竹圫走去。他走了好远,随行人员才追了上来。

山道崎岖,荆棘丛生,毛泽东健步上山,走得很快。随行人员见既无花圈,又无鞭炮,连忙随手折下几支松枝。

来到父母坟前,毛泽东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松枝,轻轻地插在坟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口中喃喃说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主席面对坟墓肃立良久,毛继生问:“主席,要不要把坟墓修一下呢?”毛泽东说:“不要,把它填一下就行了,每年清明节请你们代劳培培土!”

下山途中,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人民、师长、同志和朋友,还得承认。”

从父母坟地下来后,毛泽东在土地冲屋场的坪里坐了一会,随后又来到谢家屋场。这里的屋主叫毛霞生,是当时韶山生产队的队长。他正在田里做工夫,听说毛主席到了他家里,连忙丢下手里的锄头就往屋里跑。毛霞生是个老实农民,国家主席到了自己家里也来不及作半点准备,他穿着一条蓝布短裤,一件黑布扣衬衣,赤着脚,腿上还留着泥巴,就这番模样来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却特别喜欢这样的老实农民,连忙招呼毛霞生挨着自己坐在身边一条木靠凳上,随即递给他一支香烟,并为他点了火。

毛泽东和毛霞生拉-起了家常。当得知他是毛福村的儿子时,毛泽东大声一笑:“啊!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哩!”毛泽东询问了生产队的生产情况后问:“你们生活好吗?”毛霞生激动地说:“搭帮您老人家,土改那年分了田地,现在生活好起来了!”毛泽东幽默地回答说:“搭帮我什么,我在北京。”毛霞生连忙补充一句:“搭帮您的英明领导。”接着,陆续来了一些人,毛泽东指着对面上屋场说道:“你们咯里人多,住不下就住到我的家里去嘛!”

人群中,一个年轻妇女抱着孩子往毛泽东身边靠拢,她就是毛霞生的弟媳汤瑞仁。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字?毛继生在旁边答道:“她是四道士的媳妇,叫汤瑞仁,是韶山第一个互助组的成员,男人参军出去了。”毛泽东饶有兴趣地问:“你的娘家在宁乡汤家湾吗?”“不是,我的家在韶山如意亭。”汤瑞仁回答。毛泽东摇摇头:“如意亭冒得姓汤的。”“我小的时候从宁乡逃难过来的”。汤瑞仁答完话后,毛泽东才点了点头。毛泽东高兴地说:“你是军属,很光荣,你男人在外边打美国鬼子,你在家里搞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国家,也是打美国鬼子!”毛泽东接着又问汤瑞仁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孩子乖乖地回答:“命军!”“好!长大了当兵,当解放军!”毛泽东爽朗一笑。

毛泽东在毛霞生的家里坐了半个钟头。山冲里的人听说毛主席回来了,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毛泽东一一和乡亲们握手。在家乡人面前,毛泽东从不叫别人什么同志,他怀着念旧的心情,喊着别人的外号,并一一询问了“神六花”、“土地老倌”、“牛三鞭”、“四道士”等等人的情况。当得知这些老人都不在世时,毛泽东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可惜,这些老人我一个也看不到了!”

就在毛泽东与毛霞生、汤瑞仁等人亲切交谈时,摄影师侯波抢了一个珍贵的镜头,此后,在许多报刊发表,题为“毛泽东在邻居家中”。后来,汤瑞仁成为了享誉中外的“毛家饭店”的女老板,这张照片就一直挂在毛家饭店最显眼的位置,照片下方写着:“1959年6月2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我们亲切交谈、合影。”

毛泽东从毛霞生处出来,走过门前的池塘,便到了阔别32年的故居——上屋场。

韶山冲里的乡亲,不约而同地站在毛泽东故居的坪里,夹道欢迎久别的主人,掌声响个不停。

毛泽东缓缓走进堂屋里,罗瑞卿、周小舟等紧跟着走了进去。毛泽东没有看挂着的说明,两眼紧盯着神龛上的菩萨,神主牌子,问照看房子的毛乾吉:“这些东西还在呀!”毛乾吉说:“是后来复制的。”接着毛泽东对罗瑞卿、周小舟等人说:“过去我们家里也信迷信,这是我初一、十五的工作。”他边说边作了个揖,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来到父母亲卧室,毛泽东迎面看见挂在墙上的父母遗像。他望着双亲,静默良久,感慨地对陪同人员说:“这是我父亲和母亲。我母亲颈上生了个包,穿了眼,只因在那个时候,要是在现在就不会死。”毛泽东走进自己的卧室,一张亲人合影立即吸引了他。毛泽东用韶山方言问道:“咯是从哪里拱出来的?”毛乾吉回答:“是唐家圫保存的。”他说:“这是我母亲有病时,1919年在长沙照的。”又说:“我现在和这个像完全不一样了。”

毛泽东到故居的每一个房间都走了一遍,不时地指指这,问问那,并兴致盎然地向随行人员介绍一些难忘的往事。最后,他回到故居前坪,与众乡邻合影留念。

毛泽东离开上屋场,由一个小学生领着,顺了塘边柳荫下的小径,经过他读过私塾地方——南岸,径直向韶山学校走去。

韶山学校坐落在毛泽东故居西侧张家山上,与上屋场隔着一条韶河,由毛泽东亲自题写校名。

人群簇拥着毛泽东跨过韶河上的儿童桥,两名少先队员手捧刚刚采摘的鲜花,从人群中跑到毛泽东跟前,恭恭敬敬地献给了这位和蔼可亲的爷爷,并向他行了队礼,毛泽东慈祥地问他们:“你们多大年纪,读几年级了?”

毛泽东进了学校大门,少先队员蒋含宇、彭淑清跑上前去给毛主席献红领巾。主席弯下高大的身躯,蒋含宇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系在他脖子上。这位受到童心感染的老人,爽朗地笑着对大伙说:“你们看,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风趣的话引得大家开怀大笑。摄影师侯波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被著名诗人藏克家称之为“仿佛能听见笑声”的照片。照片上紧挨着主席的两位少年就是蒋含宇、彭淑清,他们后来喜结连理,家庭幸福美满。

……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情,让这位阔别家乡的游子深深地陶醉了。6月26日晚上,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办了五、六桌酒菜,请了40多人来作客。在开饭前,毛主席突然一脸严肃:“我还有一位‘亲人’没请来,可惜你们请不动咯!”毛继生一听就说:“主席,还有谁没请?”毛主席笑了笑:“你这‘山神’也请不动,就是我的干娘——石干娘你能请动吗?”在座的听后均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家宴正式开始。主席深情地对着乡亲们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今天请大家吃顿便饭,各位都不必讲客气!”说完,他将老师毛宇居扶上首席,亲自把盏给昔日恩师斟上一杯。毛宇居感慨万千,连连辞让:“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答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席间,毛泽东频频敬酒,和家乡的亲人一道沉醉在浓浓的乡情中……-

这一夜,送走了众位乡亲,毛泽东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一会儿在房间踱步,一会儿躺下沉思,一会儿又隔窗凝望。

两天来,他接见了3000多名群众。两天的热闹场面在眼前浮现,几十年的往事回忆一齐涌上心头,毛泽东的心思如大海的浪涛在翻滚。他不禁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中蕴含了多少沧桑,多少感慨,多少美好的憧憬,是对韶山无数英雄儿女的高度赞誉,更是对韶山美好未来的殷殷期望!

27日下午,毛泽东结束了三天两夜的故园之行,带着依依不舍的情思离开了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