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门一条整洁的通道向南,路西是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住房。路东中间一角门,形似满月,古朴雅致。
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30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题写馆名。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内有革命旧址31处,文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水域横跨鄂、豫两省。丹江口水库 ,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的沙河渡槽,距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大坝200余公里,工程起点为沙河南至黄河南段起点,位于鲁山县薛寨村北,终点为鲁山坡流槽出口50米处,与鲁山北段设计单元相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境内的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荥阳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丹江水自渠首而出,一路自流向北,黄河成为阻挡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穿黄工程开邙山、破泥沙、出河滩,排除万难穿越黄河,成就了中国南北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在中原大地的历史性“聚首”。
地处鄂西北山地、北属武当山、南属大巴山的竹山县,拥山抱水、襟江带汉,为四达之地。走进竹山县,入眼的是一幅层峦叠嶂、山色如黛、水如盘龙、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长久以来,一代又一代竹山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叠波涌浪,不断奏就城市发展蝶变的铿锵乐章。
这是一座座铭记南阳移民“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精神的丰碑,移民的家园虽然被淹没在了丹江水下,但“移民丰碑”将永远屹立在淅川,南水北调移民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世人心间!一种信念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