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2024-10-08 浏览量:1115发布者: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
南水北调精神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党的根本宗旨。“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南水北调是“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
南水北调是民生工程。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北方地区缺水,恶化了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1952 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伟大设想的肇始。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调水的伟大战略构想到2002年宣布开工建设,前后历时50年时间。有 110 多名院士、2000多名专家为南水北调这一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民生工程献计献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察、设计、论证和决策,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2014 年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闸通水。一渠清水北流,通水以来,为京津冀豫沿线26座城市200多个县市区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南水北调水占北京市城区供水量70%以上,占天津市主城区供水量大约100%,占郑州市中心城区供水量90%,占石家庄市城区供水量75%以上。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施工最复杂、水质要求最严、移民搬迁强度最大的工程,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最终成为现实。
南水北调是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明确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把“保水质、护运行”作为通水后的中心工作,具有鲜明的绿色工程、生态工程建设导向。南水北调工程使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得以复苏,持续向好,地下水得以涵养,超采得以综合治理。生态补水助力北京水生态改善。1999年至2007年,北京市连续九年持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补水使地下水得到了涵养。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已连续8年回升,累计回升10.64米。北京市中心城区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总量近100亿立方米。北京五大河流时隔26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3年贯通入海。华北地区一大批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白洋淀淀区面积扩大到近300平方公里,东线工程沿线调蓄湖泊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南水北调是民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跨半个世纪,由设想到落地终成现实,成为一项集调水、灌溉、排水、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工程体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效益显著,南水北调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联通起来,形成了庞大水网,使水资源可以优化配置,较大程度缓解了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了饮用水质,为生活和工业供水提供了稳定水源。经济效益显著,南水北调产生了巨大的供水经济效益,推动了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受水区约4万亿元GDP增长提供了优质水源,改善了民生。生态效益显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线受水区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矛盾,遏制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趋势,使河湖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并持续向好。
修渠孕育的南水北调精神,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2013年、中线工程2014年开始通水,西线工程尚在规划。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决策群体、移民群体、移民工作群体、建设群体、管理群体等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孕育的南水北调精神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部南水北调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民造福的历史,孕育了统筹协调、齐心协力的团结奋斗精神。团结奋斗体现在宏大处、细微处、渠道沿线各地。工程从顶层设计到谋划再到鄂豫京津冀陕等省市通力区域合作,都是在党中央强有力的统筹规划下进行的。一切为了修渠,渠道沿线群众积极配合工程建设征地、搬迁等工作。为了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库区的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多措并举,抓生态环境治理,调产业结构,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京津冀在环保、就业、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河南、湖北、陕西的水源区开展对口协作帮扶。各地各部门携手奏响了一支协作修渠的奋斗赞歌。
一部南水北调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孕育了不计得失、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是移民大县。 20 世纪 50 年代南阳淅川县开始移民青海,60、70 年代移民湖北大柴湖, 21 世纪大规模移民省内,淅川县移民持续 50 多年之久。50多年间,随着丹江水库建设和大坝加高,先后动迁36.6万人,有的群众甚至是二次移民和三次移民。移民群众大爱无疆、舍家为国,用奉献和担当成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先行者。1958 年兴建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淹没淅川县的土地占当时全县总面积的 14.6%,淹没耕地占当时全县总耕地面积的 55%。动迁移民 20.2 万人占库区搬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2003 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开工后淅川县新添淹没土地144 平方公里,占丹江口库区总淹没面积的 47.6%,其中耕地 13.1 万亩,搬迁安置移民 16.5 万人。2004年以来,南阳作为核心水源地,先后关停企业 800 多家。其中淅川县就关停 350 多家影响水源地水质的企业,炸毁了100余座小钒窑,体现了为国分忧的大爱情怀。为修渠而死,比泰山还重, 1969年元旦开工、1974年8月建成的老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修建过程中,有2880名基层干部和民工在引丹工地上受伤致残,有141名民工牺牲。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需要大规模移民,这次移民共涉及淅川11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268个移民小组,总搬迁规模16.5万人。为顺利完成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淅川广大移民群众背井离乡、亲离子别,舍小家为大家,付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
一部南水北调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孕育了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创新求精精神。南水北调是国家战略性工程,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工程规划方案聚智聚力,总规划长达半个多世纪,共有5部委(局)、9省(市)、24个不同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单位、6000人次的知名专家、110多人次院士和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献计献策,仅国家层面组织的研讨会就有100余次,专家学者层层审查论证,对50多种规划方案优中选优,直到2002年才达成共识。在丹江口水库1958 年到 1973 年的建设过程中,湖北、河南两省 10 万建设者会战丹江口,他们自带简陋的生活用品,“喝着泥巴水,吃着红薯干,点着煤油灯,住着油毛毡”,风餐露宿,靠人工凿炮眼,靠手镐挖土方,靠人抬肩扛运设备。从开工到截流,建设者们硬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设备简陋、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用人海战术,用不到 16 个月的时间,实现了丹江口工程截流蓄水,创造了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南水北调工程涉及数千个小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面临众多世界性难题。中线工程建设者河南段就破解了创世界之最的“八大难题”。“天下第一渠首”闸坝加高达176.6米要突破新老混凝土结合史无前例的难题、湍河渡槽面临世界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的建设难题、膨胀土试验段要破解世界公认的“工程癌症”施工难题、方城垭口工程要破解河南段难度最大标段的施工难题、穿黄工程要首次穿越黄河,还有穿漳工程、高填方、沙河渡槽等难题。从南阳淅川渠首到北京团城湖共有400公里需要穿越膨胀土地区,河南境内就有340公里,这种地方的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在工程建设上叫“膨胀土”,工程建设者在南阳市卧龙区靳岗孙庄进行先行先试,一举突破膨胀土这一世界公认的“工程癌症”。方程县垭口地区,这里除了膨胀土,还有高渗水底层、淤泥带、流沙层、硬岩等复杂地质结构,被认为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穿黄工程被认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沙河渡槽工程因为渡槽规模大、架设重量大、难度大、结构复杂,因多项指标排名世界第一而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 数十万建设者讲科学、不怕困难,讲创新、敢于拼搏,攻克一个个世界级难题。2021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调研时赞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高质高效,运行也很顺利。体现了中国速度、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
一部南水北调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孕育了敢于担当、任劳任怨的艰苦创业精神。2008年的淅川移民大搬迁,16.5万人需要在两年内完成动迁,平均每年8万多人,迁安难度和强度在世界移民史上都十分罕见。 700 多个日夜里, 16.5 万多人自愿移居他乡,考验的是移民干部的作风和担当。广大移民干部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不负重托,发扬“白加黑”“5+2”“雨加晴”连续作战的作风,“视移民为父母、把移民当亲人”,忘我工作,接续奋战,先后有300多名干部晕倒在搬迁现场,100多名干部因公负伤,10名移民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6.5万移民两年内分三批193个批次,顺利迁入省内6市25县108个乡镇208个移民安置点,有效搬迁日仅用了204天,每天平均搬迁743人,移民大搬迁取得重大胜利。南水北调水的靓丽底色就是靠干部用无私奉献和激情拼搏擘画出来的。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汇聚民心民智民力,把党组织的意志变为人民群众的实践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为民造福之路。
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南水北调精神是时代的丰碑,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弘扬南水北调精神,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赋予其具有时代气息的内涵,这也是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精神滋养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弘扬南水北调精神,要回答好我是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调水为民”是南水北调精神鲜明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建设“两个河南”,要立足群众根本利益,自觉强化为民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弘扬南水北调精神,要回答好从哪里来,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建国立国兴国的坚实根基、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南水北调由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创造了不可能的人间奇迹,依靠的是群众力量和智慧。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也必须回答依靠谁的问题。群众是创造实践的主体,“是真正的英雄”,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从群众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弘扬南水北调精神,要回答好到哪里去,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伟大事业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从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境地到“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建党百年取得的“四个历史时期”辉煌成就,都是靠干得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正是南水北调精神的落脚点。在新征程上,工作中仍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新兴领域存在短板等不少问题和不足。人无精神不强,南水北调精神正是亿万中原儿女奋力开创现代化河南新辉煌的精神动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要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为民服务本领,锐意改革,踔厉奋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