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2024-05-09 浏览量:1513发布者: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
屋舍俨然、村容整洁,产业兴旺、民富村强,乡风文明、人心思进。三年嬗变,南阳南水北调移民新村村村生机勃发。
南阳移民新村发展的脚步,因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而更加坚定铿锵。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视察时看望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乡亲,“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并嘱咐当地干部要“让移民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唯一迁出区和重要安置区。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建设,南阳先后移民36.7万人,其中新世纪大移民搬迁16.5万人,市内7个县市区安置10万多人,在61个乡镇建设138个集中安置点,建成92个整建制移民村。
“让每一个移民家庭、每一位移民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是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共同富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答之题。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市始终坚持把推动南水北调移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紧要民生实事,担当实干、笃行不怠,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培育和发展南水北调移民经济新质生产力,全面有效改善提升移民生活质量。目前,全市移民新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收入水平加快增长、稳定态势持续巩固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家美民富村强的发展新画卷徐徐展开。
家美——移民村变身宜居村
谷雨时节,一场新雨过后,淅川邹庄移民村显得格外清新。新铺的柏油路直通农家,崭新的小洋楼花草环绕,连排的温室大棚内花果飘香……行走邹庄,处处令人印象深刻。
村广场附近,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过的邹新增家干净整洁,一切都保持当初的样子。今年71岁的邹新增老人作为村保洁队队长,每天巡回村头坚持清扫保洁。老人的儿子邹会彥已是村委会副主任,每天在村子里为村民服务。“三年来,女儿、儿子相继考上大学,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开心!”邹会彦满面笑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脱贫攻坚之后,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要把移民新村纳入规划的前列。”回忆总书记看望乡亲们时的情景,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脱口背出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和重要指示。
说到邹庄村的华丽蝶变,邹玉新侃侃而谈。
说环境,三年间,邹庄村实现了“三线”入地、雨污分流,新修入村道路2000多米,新铺油路3000多米,保洁队全天候保持村子干净卫生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里打了深水井,家家吃上免费自来水。
说产业,龙头带动、三产并举、共同致富。种植业,流转土地1036亩,投资2600余万元,建成温室大棚353个,种植猕猴桃、草莓等,仅此,每年村集体实现租赁收益三四十万元。成立掘井人合作社,每人每股1000元,保底分红150元,已实现人人入股、户户受益。加工业,投资兴办箱包车间等,村民送完学生再上班,不受时间年龄限制,月收入一两千元,顾家挣钱两不误。旅游业,2023年3月成立旅游公司,村里46家农家乐提升改造,推出邹庄特色套餐。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村集体收益逐年增长,村民医保缴费连年减免。
说乡风文明,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定期开展星级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评选,人人争当先进,家家比作贡献。建成老年康养中心和文化广场,闲暇,村民跳起了广场舞,练起了八段锦。人心向上,家家思进。邹庄村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20多项。
目暏家乡巨变,在福建经商多年的邹庄村民邹元中2023年返乡创业,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回报家乡,助力乡村振兴。邹庄村小学在校学生也由最少时的十几人回升至百余人。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邹庄村联合周边3个村,启动“大邹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智慧农业和特色种植在规模化高标准农田描绘新的发展蓝图。今天的邹庄村,人均年收入较5年前翻了两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5万元发展到100余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邹庄蝶变,引领南阳移民村建设如火如荼。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获得“国家文明村镇”称号,邓州市北王营村、社旗县寇楼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卧龙区杨营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卧龙区东岳庙村获得“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等称号,邓州市周沟村获得“省级文明村”称号。
民富——吃上“技能饭” 端稳“就业碗”
南水北调移民是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与牺牲的特殊群体,“持续强化移民后续帮扶,确保稳定增收致富”是移民工作的中心任务。
我市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为移民及时足额发放每人每年600元的直补资金。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全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技能、新业态培训,加强移民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创新就业、农业科技带头人培训,带领更多移民探索致富道路。
“免费学习技能,掌握焊工技术,相信很快会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近日淅川县举办的移民后期扶持焊工培训班上,参加培训的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移民李向泽告诉记者。
同样参加培训的还有移民张秀珍、张静,她们学习的是家庭护理。
如今在淅川,越来越多的移民像李向泽、张秀珍一样,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努力吃上“技能饭”,端稳“就业碗”。该县移民局局长鲁锋告诉记者,全县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移民技能培训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实现了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目的,有力促进移民群众学技增收,助力库区移民筑梦新时代。
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南阳市移民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三年来,我市克服疫情、水灾的叠加影响,开展移民创业就业培训42511人次,提升了移民创业、就业水平,拓展了移民增收渠道。
伴随着技能培训,一部分移民捷足先登,跨上了创业致富的时代发展快车。
社旗移民邰景伟掌握仿真花制作技艺之后,在家乡创办仿真花家庭作坊,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车间搬到了镇上的移民产业园。在他的引领下,全县各乡镇仿真花产业处处“繁花”似锦,100多家加工企业总产值突破两亿元,仿真花产业由此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
“80后”移民马景生扎根邓州移民新村,在田间摸爬滚打,熟练掌握现代种田技术后,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实现了收入翻番。
像邰景伟、马景生一样,不少移民运用培训掌握的独门绝技,成为创业“黑马”,创出一片新天地。社旗县淅丹移民新村“安菜达”供港蔬菜、新野县张湾移民新村“丹水人家”酸菜加工厂等,一个个创业发展案例生动讲述着移民吃上“技能饭”、端稳“就业碗”的精彩故事。
“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市南水北调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万元,全市92个移民村有84个移民村超过安置地平均水平。
村强——从“输血”到“造血”的嬗变
时间回溯到2023年12月28日,这一天对于搬迁到唐河县的移民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当天,唐河县召开南水北调移民村集体资产收益分红大会,18个村分别得到4万多元到12万多元不等的分红。
这在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后续帮扶史上尚属首次,也是我市探索发展移民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一个缩影。
移民要发展,产业要当先。为深化南水北调移民后续帮扶,加快推进移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我市对标乡村振兴目标和要求,将92个南水北调整建制移民村纳入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善谋善为,向新而生。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产业发展项目转变,由一般性发展项目向形成经营性资产项目转变,由分散使用资金向集中使用资金转变,不断提高移民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突破产业发展的惯性思维和陈旧模式,破解移民村区位优势不佳和产业用地不足等难题,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园区经济”“物业经济”“电商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用心用情用力培育发展移民经济新质生产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
流水生产线不停运转,做工的村民按部就班忙个不停。走进卧龙区蒲山镇杨营村移民产业园,满眼是繁忙的生产景象。置身其中,仿佛城市的工厂。
从老家淅川县大石桥乡杨营村移民到这里的村民姚玉玲、闫桂锋、王玉玲等,每天一有时间便来车间打工,每月有2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收入。
得益于距离南阳市城区近的区位优势,杨营村整合移民扶持资金,在村头集中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移民产业园区,先后引进南阳市德信行洲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怀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仅厂房出租每年收益60余万元,“物业经济”显现了“威力”。
与杨营移民村“物业经济”媲美的,是宛城区红泥湾镇清丰岭移民村的“飞地经济”。
清丰岭村协调使用临近的小陈庄村村镇建设用地30亩,投入移民资金720万元,异地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整体出租给南阳佳味有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个村按照7∶3比例进行收入分成。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清丰岭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6万元。
在淅川县城区鹳河路南侧,县移民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厂房正拔地而起。淅川县移民局副局长唐玉良告诉记者,投资3亿元的移民产业园建成租赁后,可使9个乡镇38个南水北调县内安置移民村集体收入增加1500万元。
一村强不算强,村村强才算真的强。据统计,全市92个南水北调移民村2023年集体收入超过1800万元,年收益10万元(含)以上移民村53个。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我们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牢记嘱托、开拓创新、勇毅笃行,让南水北调移民群众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南阳市移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华说。
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