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2019-03-15 浏览量:8247发布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红军长征一样,都是艰苦异常、惊心动魄的。陈毅多次感慨地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苦的战争。”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由项英任书记、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任中央分局委员、办事处主任,领导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坚持在南方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八省十五个地区,即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浙江、湖南、河南、广东;赣粤边、闽赣边、湘赣边、湘鄂赣边、皖浙赣边、闽西、闽北、闽东、闽粤边、闽中、鄂豫皖边、浙南、湘南、鄂豫边、琼崖。而赣粤边是中央分局所在地,也就是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他们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粉碎了装备精良、超过我数十倍的敌人的军事“清剿”,战胜了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配合和支援了红军长征,保存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取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就其艰苦性来说,不亚于红军长征。红军长征以后,蒋介石于1935年春派余汉谋的第一军和江西保安团、赣南各县“铲共团”等反革命武装五六万人,构筑了三道封锁线对赣粤边游击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清剿”,声称“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第一道封锁线是沿江和所有渡口派重兵把守;第二道封锁线是沿公路驻兵设关卡,构筑碉堡;第三道封锁线是在游击区周围和墟镇布防设点,驻兵把守。国民党反动派在苏区实行“山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政策。在政治上,整顿保甲制度,实行“十家连坐”,张贴反动标语,悬赏通缉项英、陈毅、曾山等领导人,还利用叛徒进行破坏。在经济上,严密封锁游击区,强迫移民并村,控制墟场,限制群众购买生活品的数量,妄图切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把游击队困死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项英、陈毅于1935年4月在大余的长岭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正确方针和一系列正确政策。
首先,以分散的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军事“清剿”。
面对重兵“清剿”,项英、陈毅采取了小规模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以游击队为骨干,与不脱产的游击小组、革命群众相结合。游击队的武装活动,以突然袭击和伏击为主,或者袭击敌人的后方,掌握斗争的主动权。陈毅指挥的乌径战斗就打得很漂亮。乌径是广东南雄的一个大墟镇,国民党区公署所在地。“当时是敌人进行‘清剿’最紧张的时候,在地下党的呼应下,隐蔽急行军100多里,在拂晓前赶到乌径,全歼了敌自卫团和区公所,击毙了自卫团长丘桂兴,又用几支队、几大队等各种番号,在四乡张贴传单、写标语。再加上群众有意识地推波助澜,闹得敌人草木皆兵,国民党不知道到了多少游击队,只好在里山收兵。”湘赣边游击区的红色独立团获悉安福县县长来到洲湖巡视“督剿”,团长、政委即率100多名精干的游击队员,冒雨连夜赶赴洲湖,闪电式地攻进了洲湖区公所,歼敌一个保安中队,活捉了伪县长。安福县政府上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千余共匪进攻安福,县长殉难”,震惊了国民党当局。游击队这种“迷惑敌人、分散敌人、疲劳敌人、打击敌人”的战术,达到了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粉碎敌人军事“清剿”的目的,也是项英、陈毅对井冈山时期朱毛游击战术的发展。
其次,艰苦奋斗、依靠群众,打破敌人的封锁。
敌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长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游击队的衣、食、住、行困难重重,游击队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丧失了正常的生活条件。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陈毅和项英带领游击队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采取自力更生、靠山吃山的办法,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在吃的方面,游击队经常没有饭吃。但游击区的群众非常好,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带些粮食、油盐、日用品进山来,支援游击队。在“清剿”最紧张时,游击队只有到山上去找吃的,如春天挖竹笋,夏天摘杨梅,秋天吃野菜,冬天找山果,实在找不到时就啃树皮吃草根。陈毅《赣南游击词》中的“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便是对这一情况的客观描述。
住宿就更为困难。项英说:“有两年时间,我在夜间从未脱过衣服,我的士兵也是这样。我们在得到警告几分钟以后就得准备采取行动。我们不能在村镇里睡觉,而是在山上树林里过夜。”因草棚易暴露目标,只能露天宿营。下雨天就在伞下背靠背睡,晴天就在坟上的石板上睡。在浙南游击区,因有伤员,甚至发生过向死人“借房子”的事,即把坟墓掏开,把尸骨移往别处,在棺材里垫上干草,将伤员安置进去,暂时隐蔽。
因为敌人会跟踪脚迹,游击队走路也不得不小心谨慎。不能走大路,只能在没有路的地方走,不能大声讲话,不能咳嗽,不能留下脚印,有时干脆在河沟里走,以免留下痕迹。为了甩脱敌人的前堵后追,游击队不得不整日整夜穿越密林,走山间小径,与敌人绕圈子。
红军游击队不但要与残暴的敌人作斗争,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有时还要与野兽作斗争。赣粤边游击队仅有的一名医生就是被老虎吃掉的。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游击队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不仅游击队的行动要靠群众来掩护,而且游击队的行动所需的准确情报,也是由群众传送的;游击队转移,是由群众协助进行的;游击队的伤员,也是由群众来安置和藏匿的……陈毅同志的腿伤,是大余县彭坑妇女周篮嫂用草药治好的。项英、陈毅几次脱险,都是因为得到了群众的帮助。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发自肺腑地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从领导人到游击队员,都很自信,也很乐观。黄道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十年中,我经过人所未经过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尝过人所未能尝过的咸酸苦辣,但这对于我却是滋滋有味的生活。”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在1937年12月13日就作出了正式决议:“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决议高度赞扬了南方红军游击队:“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他们的模范。”
毛泽东在谈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指出:南方游击区 “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的战略支点”。
朱德总司令说:“在国民党的‘清剿’非常残酷、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了三个年头,保持了党的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这是难能可贵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光荣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