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首页

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

专注于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企业考察/研学旅行

热门搜索

精神解读

吕梁精神内涵:勇于创新

2019-03-13 浏览量:3807发布者:吕梁日报

“勇于创新”是“吕梁精神”的灵魂。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内容包括开辟新领域,创立新理论,提出新观点,建立新概念,寻求新材料,探索新方法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的科学指导思想。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的核心是“新”。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吕梁要在艰苦、落后的客观条件下实现奋力赶超,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走超常规的创新之路。这就要求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发现问题,勇于不断超越,把握发展规律,正确认识自己,接受实践检验。吕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赋予吕梁人民勇于创新的品格,集中表现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勇攀高峰”四个方面。

一、与时俱进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基础与时俱进强调创新具有纵向的深度。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使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与时俱进,最早起源于《易经》,强调“凡益之道,与时皆行”。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指出:“党的指导思想也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只有反对教条主义和僵化思维,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吕梁人民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清时期,代表当时先进文化的晋商文化很早就在吕梁生根发芽,并融汇成为吕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革命战争早期,代表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成为吕梁的主流文化。五四运动初期,汾阳就成为当时晋西地区民主新思想的传播中心和工人运动的中心,并逐渐向离石、中阳、临县等地扩展。汾阳城内的汾河中学的师生创办了“新文化书报互助团”,为学生、工人和市民介绍《新潮》、《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进步书刊。1925年创建的汾阳特别支部,是全国成立较早的地方党组织之一。在红军东征和抗日战争时期,吕梁积极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改革开放之初,吕梁人民及时解放思想,顺应改革的大潮,又一次完成了与时俱进的壮举,充当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开路先锋。1979年离石率先进行了包产到户的实践探索,成为山西乃至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排头兵。包产到户”的实践探索吸引了当时全国许多兄弟省市区来吕梁学习取经。

二、开拓进取是勇于创新的外在表现开拓进取要求创新具有横向的广度。开拓进取,是指在实践中打开新局面,走上新台阶,跨进新时代,“敢当弄潮儿,敢为天下先”,敢做“领头雁”和“排头兵”。开拓进取包含改革图新、穷则思变的内容,不甘受困,力求转败为胜的精神。辩证的否定观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这是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理论基础。开拓进取要求冲破旧思想、旧习俗、旧规制的束缚,解放思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吕梁人民以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魄力不断开拓新的事业。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三光政策”的严峻形势,吕梁军民在实践中创造了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各种战法,组织了“变工爆炸”,实行了“劳武结合”,粉碎了敌人的“蚕食政策”、“怀柔政策”、“三光政策”,以及数次“强化治安”,挤得敌人统治区日益缩小,由面变成线,由线变成孤立的据点,有力保卫了晋绥解放区。

改革开放时期,吕梁人民以伟大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开了全国改革的先河。1992年,吕梁拍卖“四荒”的探索开了全国山区“四荒”小流域治理的先河。1994年吕梁土地流转制度的探索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条大政策写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现阶段,柳林联盛集团试行的全国最大规模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合作社开启了全国土地流转的新探索,如果成功,极有可能引领中国“第三次土地革命”,开创中国农村改革的新局面。当前,吕梁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之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积累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不高、经济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要完成吕梁市委三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开拓进取。

三、求真务实是勇于创新的内在要求求真务实是创新的思想灵魂,也是科学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具体反映,要求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开拓创新,要求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去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是做好工作、推进事业的两个基本支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求真务实是源,开拓创新是流,无源则竭,无流则滞,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事业的长河源远流长。

艰苦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塑造了吕梁人民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尊重自然、纯朴善良、乐善好施,“诚信为本、重义轻利”的晋商文化孕育了吕梁儿女诚实守信、不慕虚荣、言行一致、团结互助、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品质。“吃苦耐劳、克勤克俭、明礼诚信、忠实宽厚”成为吕梁人民勤劳淳朴精神的重要体现。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以吕梁为中心的晋绥边区军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新性地开展了边区贸易活动,开辟了通往延安、晋察冀、晋冀鲁豫的经济“红色交通线”,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还创造性地研制成功“鼎龙式掷弹筒”、前镗小炮炮弹和“向应式半自动步枪”等新式武器,有力支援了抗战前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吕梁人民继续发扬“苦熬不如苦干,搬家不如搬山;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苦干实干精神,经过十多年拼搏,取得了全省瞩目的发展成就,市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多项发展指标跨入全省前列。但不可避免地积存了许多困难,滋生了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浮躁心理,诸如乞求依靠资源发财的一夜暴富心理、贫富差距拉大的仇富心理和万念俱灰、失去信心的悲观主义等。只有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精神,脚踏实地打基础,诚心实意惠民生,才能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吕梁取得长远的更大的发展。

四、勇攀高峰是勇于创新的最终目标勇攀高峰要求创新具有上升的高度。发展的途径是螺旋式的上升。勇攀高峰要求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抓住机遇,奋发图强,挑战极限,敢于担当重任,不断超越和进步,实现常人难以实现的目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勇于创新需要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毛泽东也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通往成功的路是一条艰难曲折,充满艰辛和风险,但也充满了生机、并向希望延伸的道路。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没有基础是不行的。勇攀高峰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平台,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吕梁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浴火升华,体现出了对民族大义的超常担当和赤诚奉献。革命战争时期,吕梁以勇攀高峰的勇气,以一隅之地担当了关乎民族兴亡的重任。以吕梁为核心地带的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成为接送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和党的重要干部、国内民主人士、国际友人赴延安、通往各解放区和党中央战略转移的“钢铁走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吕梁人民更加奋发努力,勇攀新高峰,以创新的方式加快发展,成为全省瞩目的发展新区。然而,吕梁在成就面前没有自我膨胀,没有飘飘然、茫茫然,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以巨大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科学分析和判断当前吕梁的实际。市委书记高卫东指出:吕梁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但客观分析,一产基础薄弱、二产链条不长、三产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社会管理问题不少,远没有达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要把思想和理念放在打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谋划发展,需要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勇攀高峰。吕梁市委果断提出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发展思路,由“吕梁速度”到“打基础”的思路转换,不是发展思路的倒退,而是一种大手笔绘出的大蓝图和大画卷。再次充分体现了吕梁人民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敢闯敢干、先行先试、勇于引领时代潮流的勇气和魄力。

“勇于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当前,正值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吕梁更要抓住国务院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重要的机遇期,结合吕梁实际,继续深化改革,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资源转化和扶贫攻坚,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创新,为实现吕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