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企业考察/研学旅行
热门搜索
培训课程
培训动态
现场教学
时政新闻
培训体会
红色精神
教学特色
关于传承
联系传承
全部分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大事记
1947年,刘邓、陈谢两路大军挺进南阳.解放南阳的进行曲首先从三军会师桐柏响起。抗战胜利后,历史进入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就在这时,在中原解放区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桐柏山区,骤然间成为国共两党共同关注的焦点。蒋介石调集重兵,包围中原解放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洞烛其奸,不断向虎踞在鄂豫边的新四军五师发出“对付将来的内战危险”的指示。1945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再次指示五师:“在桐柏山站稳脚,这对坚持中原斗争是重要的,对其它解放区也是有帮助的。”据此,五师决定进行自卫反击,发起桐柏战役,计划战役的第一阶段,首先夺取桐柏县城。
焦裕禄同志已经离开我们有45年了,但是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关键在于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焦裕禄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
1947年6月30日 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以下简称刘邓)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二、三、六纵队12.4万余人,一举渡过黄河天险,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序幕。在取得鲁西南歼敌9个半旅的大捷后,兵分三路,开始向大别山挺进。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他在重庆红岩村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其中第一条就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同年11月,周恩来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对“要则”作出深化和补充,再次强调“必须从专而精入手”。这就是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即读书贵精而不贵博,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除了战场上的直接较量,关于停战谈判的斗争也进行得十分艰苦。周恩来作为当时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直接领导和指导了停战谈判工作,为推动谈判进行并取得理想结果付出了艰苦努力。他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更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显示了高超的谈判艺术:在谈判时机的选择上,周恩来根据战场形势作出冷静清晰的判断;在谈判人选的斟酌上,周恩来选择了经验丰富的李克农,并给以原则策略和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在谈判过程中,周恩来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于坚持、让步、僵持、变通的策略运用匠心独具,同时又注意协调与苏、朝两方的关系,最终推动了停战协定的签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周恩来是如何确立起这一初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