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企业考察/研学旅行
热门搜索
培训课程
培训动态
现场教学
时政新闻
培训体会
红色精神
教学特色
关于传承
联系传承
全部分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精神解读
红岩精神贯穿于南方局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斗争历程之中。红岩精神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连,与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处的特殊环境、所进行的特殊的斗争紧密相关。
中国革命史的宏大叙事,在一个小山村里谱写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宏伟乐章。村边的空地上,议定出改变两千多年土地制度的纲领;静寂的农居里,指挥过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决战;简陋的伙房中,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历久弥新的思想。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是长期以来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继续与发展。西柏坡时期,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时期之一。党在西柏坡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广大贫苦农民,团结了倾向革命的广大知识分子、工商业人士、民主人士等。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特别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当革命胜利即将到来时,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正当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进入湘南,在湘南党组织的配合下,于1928年1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暴动序幕。不到两个月时间,暴动浪潮波及20余县,中心区域的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等县相继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和两个独立团。同时,发动群众打土豪,开展土地革命斗争。3月底因强敌进攻,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主动撤出湘南,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